2020年9月9日 星期三

香港銀仔[硬幣]簡史(1863-1997 )

香港銀仔[硬幣]簡史

香港嘅[銀仔],又叫做[硬幣]、〔輔幣〕,而細額嘅銀仔,又畀人叫[散銀]、〔散紙〕、[毫子]、[斗零],重有人叫佢做[碎銀]同[神沙]。銀仔係港元[Hong Kong Dollar]嘅其中一種形式,香港喺1863年至1997年前曾經發行流通過嘅銀仔有:[一文]、[一千]、[一仙]、[五仙]、[一毫]、[貳毫]、[伍毫]、[半圓]等一般稱為散銀,而[壹圓]、[貳圓]、[伍圓]、[拾圓]等通常稱為大銀。

1841年訂立嘅南京條約,使香港由大清成為英國嘅海外屬地,英國就開始咗香港一百五十六年嘅管治,直至到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咗畀中國政府。而刻有[香港]字樣嘅錢幣,就直至到1863年先至出現。喺1861年為咗要同當時清朝國內使用嘅穿窿(方孔)銅錢互相銜接,港督威廉羅便臣提請英國殖民地部要求鑄造新幣。喺一連串書信往來同埋樣板修改之後,由倫敦皇家鑄幣廠喺1863年用銀同青銅鑄造咗三款硬幣運來香港,共中包括一批外圓內方,貌似清朝銅錢嘅[香港一文]硬幣。



1863年一個法案嘅通過,使香港能夠有自己嘅錢幣,方便當時香港使用。於是香港就脫離咗英國嘅標準幣制,改為以[銀]為本位,發行咗三種面額嘅硬幣,包括[一毫]銀幣、[一仙]同[一文]青銅幣。一仙以上硬幣,一面鑄有維多利亞女皇嘅頭像同英文字[VICTORIA QUEEN],另一面就鑄有年份、英文同中文字面值。而面值最低有個細窿嘅[一文],一面鑄有當時嘅維多利亞女皇嘅徽號、年份同英文字[HONG KONG ONE MIL],另一面就鑄有中文字[香港一文]。至到1866年中文字改為[香港一千],意思即係壹圓嘅千份之一,喺嗰年[一文]就停止鑄造。因為一直唔受歡迎,喺1866年之後[一千]亦停止鑄造。



1866年英國皇家造幣廠喺香港銅鑼灣成立咗分廠,喺第一年就鑄造咗四種唔同嘅銀幣。除咗以前由倫敦供應嘅法定一毫銀幣同一仙一文兩款銅幣之外,重新增鑄造咗壹圓、半圓[伍毫]、貳毫、五仙等銀幣。呢四種銀幣加上由英國鑄造嘅一毫銀幣同一仙一文銅幣,所以香港喺1866年就有七種唔同面額嘅硬幣同時發行。可能因為鑄有維多利亞女皇頭像嘅香港銀元並唔受當時嘅華人歡迎,所以香港造幣廠經過咗短短嘅兩年就喺1868年關門大吉(執笠),而造幣廠入面嘅機器亦被拆卸,轉賣咗去日本。而香港嘅壹圓同半圓銀幣遂亦停止生產。香港造幣廠關閉之後嘅四年間,香港嘅硬幣供應完全斷絕。

1871年以後,英國恢復鑄造面額較細嘅銀幣運來香港,一仙銅幣亦喺1875年恢復生產。呢啲香港輔幣最初雖然唔被當年嘅華人信任,終於喺清朝嘅南方同開放口岸流行起來。但係由於好多唔同嘅因素,差唔多所有喺1885年以前所鑄造嘅香港銀幣流傳落來嘅就得好少,有啲年份嘅銀幣簡直就係極為罕見。

1902年愛德華七世登位,香港共發行咗鑄有佢頭像嘅五種面額硬幣,包括銀鑄嘅伍毫、貳毫、一毫、五仙,同青銅鑄嘅一仙。喺呢個時期由於銀價大漲,政府就減少發行銀幣,所以鑄造量就比較少,而喺1905年亦冇正式發行過銀幣,所以呢個年份嘅一毫同貳毫銀幣都成為珍品。



1937年英皇佐治六世登位,兩種純鎳嘅五仙同一毫硬幣開始發行。呢啲硬幣嘅體積同重量都比以前發行嘅稍為大啲,設計又有一種[安全邊],唔使俾人咁唔容易就偽造到。呢個設計一直採用至到1960年代。

1941年香港開阜一百年,因為英國同日本宣戰,當年鑄造嘅五仙鎳幣同埋一仙銅幣冇正式發行,鑄成嘅數量雖然唔少,不過都極為罕見。

1941至1945年香港淪陷期間,日本軍票成為香港貿易嘅唯一嘅媒介,而所有市面嘅硬幣存貯都搜藏沒收運去日本,經融解之後用來當普通金屬應用。呢啲被融嘅硬幣極可能包括英國喺1934年至1935年之間鑄成嘅貿易銀元(而呢啲銀元並未有普遍流通)同埋一批喺1941年鑄造嘅一仙銅幣。所以呢啲硬幣鑄成嘅數量雖然唔少,但係依家又好罕見。

1946年嘅戰後時期,因為缺乏硬幣貯備,為咗解決市面嘅貨幣流通同運用,政府就發行咗大量嘅一仙至壹圓嘅紙幣作為補救,而較大面額嘅紙幣就依照戰前嘅措施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渣打銀行、有利銀行印行。

1948年黃銅同鎳合金嘅硬幣開始鑄造。

1951年發行紅銅同鎳合金鑄成嘅伍毫。

1960年又發行咗同樣合金鑄成嘅壹圓。

1964年皇家造幣廠未能夠如約鑄成足夠數量嘅一毫同五仙硬幣,香港政府逼於再次發行新嘅一毫同五仙紙幣來俾香港市民喺農曆新年期間應用,而且亦係呢批紙幣嘅最後一次發行。當年鑄造嘅五仙硬幣,依家已經好罕見。


1970年以後發行嘅硬幣,都唔再採用[安全邊]設計,只係用[凸邊],俗稱[狗牙邊]。

1975年政府接納錢幣檢討委員會嘅建議,決定發行新嘅貳毫、貳圓同伍圓硬幣,又將伍毫黃銅同鎳合金鑄造,又將伍毫同壹圓硬幣嘅體積同重量略為縮細。重改用新嘅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頭像來做錢幣嘅正面圖案,全套共有七種唔同面額嘅硬幣。
1975年嘅五月又發行咗面額壹仟圓嘅金幣,呢次係香港貨幣史上,香港政府為咗紀念英國伊利沙伯二世女皇第一次訪問香港而發行嘅法定金幣。

1976年龍年開始,香港政府按年發行面額壹仟圓嘅十二生肖金幣,直至1997年先至完成發行嘅成套十二隻嘅金幣,而政府亦將部份發行收益撥作慈善用途。

1970年代尾,香港政府為咗減低鑄造錢幣嘅成本,發行體積同重量都縮細咗一毫,舊式大型一毫雖然喺1980年鑄造咗兩千四百萬枚,但政府最後決定取消發行,依家市面只發現數量好少嘅樣本,呢啲又成為收藏嘅珍品。

1993年開始,香港政府為配合香港於1997年移交主權畀中國,發行以香港市花洋紫荊取代英女皇頭像嘅錢幣,但係有英女皇頭像嘅錢幣喺1997年之後,依然可以作為香港法定錢幣。

時至今日,1997年前鑄成嘅硬幣已經唔再係法定貨幣。呢啲錢幣唯一嘅價值就係佢哋本身嘅金屬同埋歷史背景,重有收藏家所付予嘅評價。

**

香港硬幣圖案
—————————————————————————————————————

一文:等於壹圓千分之一,十個文錢等於一仙。
   1863年發行,由青銅鑄造,至1865年停止鑄造。
   硬幣圖案:維多利亞女皇徽號
一千:同一文面值一樣,等於壹圓千分之一。
   只喺1866年發行過一次,由青銅鑄造。
   硬幣圖案:維多利亞女皇徽號

—————————————————————————————————————
一仙:等於壹圓百分之一,十個仙等於一毫。
   1863年至1941年發行,由青銅鑄造。
   1931年起銅幣面積縮細至廿二毫米。
   1946年戰後由香港政府發行嘅一仙鈔票取代。
   1995年一仙鈔票停止流通。
   硬幣圖案:
   1863年[維多利亞]
   1877年[維多利亞]新版
   1902年~1905年[愛德華七世]
   1919年~1936年[佐治五世]
   1941年~[佐治六世]

—————————————————————————————————————
五仙:又叫[大仙],俗稱[斗零]。
   1866年發行,由銀鑄造,至1979年停止流通。
   1935年起由銀,改由鎳、鎳-銅或鎳-黃銅鑄造。
   1988年推出最後嘅五仙硬幣。
   1989年五仙硬幣停止流通。
   硬幣圖案:
   1866年~1901年[維多利亞]
   1902年~1905年[愛德華七世]
   1935年~1936年[佐治五世]
   1937年~1951年[佐治六世]
   1955年~1989年[伊利沙伯二世]

—————————————————————————————————————

一毫:又叫[大毫],等於壹圓十分之一。
   1863年起發行,由銀鑄造。
   1935年改由鎳鑄造。
   1948年改由黃銅-鎳合金鑄造。
   1982年體積縮細。
   1985年被新一批一毫硬幣取代。
   1993年改由黃銅鍍鋼鑄造,改用洋紫荊圖案。
   硬幣圖案:
   1863年~1901年[維多利亞]
   1902年~1905年[愛德華七世]
   1935年~1936年[佐治五世]
   1937年~1951年[佐治六世]
   1955年~1980年[伊利沙伯二世]
   1982年~1984年[伊利沙伯二世]縮水-女皇頭
   1985年~1992年[伊利沙伯二世]縮水-大皇冠
   1993年~1997年[洋紫荊]

—————————————————————————————————————

貳毫:又叫[兩毫],唔知點解有人叫佢做[兩毛]。
   1866年開始發行,由銀鑄造,至1905年停止鑄造。
   硬幣圖案:
   1866年~1889年[維多利亞]
   1902年~1905年[愛德華七世]
貳毫:又叫[新兩毫],改為波浪形設計。
   1975年起重新發行,改由黃銅鎳合金鑄造。
   1993年轉用洋紫荊圖案,改由黃銅-鎳合金鑄造。
   硬幣圖案:
   1975年~1983年[伊利沙伯二世]女皇頭
   1985年~1991年[伊利沙伯二世]大皇冠
   1993年~1997年[洋紫荊]
   1997年發行鑄有[蝴蝶風箏]圖案嘅特別版

—————————————————————————————————————

半圓:又叫[半緡],意思係指壹圓嘅一半。
   1866年開始發行,由銀鑄造,含銀九成。
   1890年起改為含銀八成。至1905年停止發行。
   硬幣圖案:
   1866年~1889年[維多利亞]
   1902年~1905年[愛德華七世]
伍毫:早期名為[半圓]Half Dollar,意指壹圓嘅一半。
   1951年起發行伍毫,由紅銅-鎳合金鑄造。
   1977年改由黃銅-鎳合金鑄造,1979年[銀伍毫]停止流通。
   1993年改由黃銅鍍鋼鑄造,改用洋紫荊圖案。
   硬幣圖案:
   1951年~   [佐治六世]
   1958年~1976年[伊利沙伯二世]
   1977年~1980年[伊利沙伯二世]女皇頭
   1988年~1990年[伊利沙伯二世]大皇冠
   1992年~1997年[洋紫荊]
   1997年發行鑄有[牛]圖案嘅特別版

—————————————————————————————————————

壹圓:又叫[壹緡銀]/[壹緡雞],俗稱[大銀]/[大餅]。
   以前嘅華人,會俗稱叫[維多利亞女皇]嘅壹圓做[香洋]。
   1866年開始發行,由銀鑄造,至1868年停止鑄造。
   硬幣圖案:
   1866年~1868年[維多利亞]
壹圓:又叫[新壹緡],俗稱[皇冠頭]。
   1960年起重新發行壹圓,由紅銅-鎳合金鑄造。
   1971年開始壹圓硬幣由原本嘅安全邊改為齒邊。
   1978年起將壹圓硬幣嘅體積縮細。
   1993年改試由鎳鋼合金鑄造,但係呢次試造唔成功;
      因為含鐵成份高,硬幣出現生鏽或磁化等問題。
   1994年重新發行壹圓,改由紅銅-鎳合金鑄造。
   硬幣圖案:
   1960年~1970年[伊利沙伯二世]
   1971年~1977年[伊利沙伯二世]齒邊
   1978年~1980年[伊利沙伯二世]縮水-女皇頭
   1987年~1992年[伊利沙伯二世]縮水-大皇冠
   1993年~1997年[洋紫荊]
   1997年發行鑄有[麒麟]圖案嘅特別版

—————————————————————————————————————

貳圓:又叫[兩緡],波浪形設計。
   1975年開始發行,由紅銅-鎳合金鑄造。
   1993年改為洋紫荊圖案。
   2012年重新發行。
   硬幣圖案:
   1975年~1984年[伊利沙伯二世]女皇頭
   1985年~1989年[伊利沙伯二世]大皇冠
   1993年~1997年[洋紫荊]
   1997年發行鑄有[和合二仙]圖案嘅特別版

—————————————————————————————————————

伍圓:又叫[伍緡],十角形設計(不過容易被偽造)。
   1976年開始發行,由紅銅-鎳合金鑄造,1981年停止流通。
   硬幣圖案:
   1976年~1979年[伊利沙伯二世]十角-女皇頭
伍圓:圓形設計,俗稱[新大餅]。
   1980年改用圓形設計,邊沿加上凹坑同刻字。
   1993年為配合香港主權移交而配上洋紫荊圖案。
   硬幣圖案:
   1980年~1984年[伊利沙伯二世]圓形-女皇頭
   1985年~1989年[伊利沙伯二世]圓形-大皇冠
   1993年~1995年[洋紫荊]
   1997年發行鑄有[蝠鼠]圖案嘅特別版

—————————————————————————————————————

拾圓:俗稱[金銀閏],又叫[十緡雞]。
   外層由紅銅-鎳合金鑄造,
   內層由黃銅-鎳合金鑄造。
   1994年發行,喺1995年再發行一次。
   1996年因為硬幣容易被偽造而停止發行。
   硬幣圖案:
   1994年~1995年[洋紫荊]
   1997年發行鑄有[青馬大橋]圖案嘅特別版

—————————————————————————————————————

香港硬幣曾經喺各個唔同嘅時間,經過以下五間造幣廠鑄成:

1)倫敦皇家造幣廠
2)香港造幣廠
3)伯明罕蘇荷區詹默士華德公司
4)希頓父子有限公司(伯明罕造幣有限公司)
5)京士諾頓金屬有限公司

呢五間造幣廠之中,只有第四同第五兩間喺出品上刻有鑄記,用來表明所鑄硬幣嘅來源,第四間所鑄嘅錢幣刻有[H]字母,第五間就刻有[KN]兩個字母。希頓廠嘅[H]鑄記最先出現在1872年所發行嘅銀幣之上,同1900年嘅一仙銅幣之上。京士諾頓廠嘅鑄記[KN]最先喺1939年嘅鎳幣上出現。

—————————————————————————————————————

無聊通識科。廣東話資料館

2020年8月30日 星期日

香港一緡銀 hoeng1 gong2 jat1 man1 ngan2


香港一緡銀,唔好同[香港一文]銀仔搞亂。一緡銀(香港壹圓)硬幣,係一種現行流通嘅香港貨幣,面值係一港元。聽講話香港政府當時總共鑄造咗200萬個銀,而當時嘅一緡銀又俗稱[香洋]。

香港幣制:(1圓=10毫=100仙=1000文)——————————————————————————————————
。壹圓:1圓,又叫[一緡],俗稱[大銀]、[大餅]。
    1866年起發行,銀質,香港鑄造。至1868年止鑄造。
    1960年起重新發行壹圓,由紅銅-鎳合金鑄造。

。一毫:0.1圓,又叫[大毫],十個毫子等於一緡。
    1863年起發行,銀質,英國鑄造。1866年起改由香港鑄造。
    1935年改用鎳鑄造;1948年改由黃銅鎳合金鑄造。

。一仙:0.01圓,等於一圓百分之一,十個仙等於一毫。
    1863年起發行,青銅質,英國鑄造,至1941年止鑄造。

。一文:0.001圓,面值最低嘅神沙,十個文錢等於一仙。
    1863年起發行,青銅質,英國鑄造。至1866年止鑄造。
    1866年改稱為(香港一千),意指壹圓嘅千份之一,即一文。——————————————————————————————————

古代嘅貨幣單位,喺唐朝之前已經出現,一枚銅製鑄幣(方孔錢)為[一文]。為咗方便使用同保留呢啲銅錢,就將銅錢穿成串,一般每串為一千個銅錢[一千文],漢朝叫做 [一緡] ,唐宋兩朝[一緡][一貫]互通,清朝叫做[一吊],亦表示呢三個叫法都係同一個意思。不過因朝代唔同而造成嘅每枚銅錢嘅重量都會有唔同,而喺清朝時期,官方就制定為一千個銅錢就兌換一兩銀。

——————————————————————————————————


1866年英國皇家造幣廠喺香港銅鑼灣京士頓街成立咗分廠[香港造幣廠],政府就喺香港第一次鑄造同發行一緡銀(香港壹圓),當時鑄造含九成銀。銀幣正面鑄有[維多利亞]頭像同埋英文[VICTORIA QUEEN],另一面就鑄有中文[香港壹圓]同埋英文[ONE DOLLAR]面額。聽講話,因為當時華人習慣鴞鑑定銀幣之後戳上記號,而鑄幣廠鑄造嘅硬幣面有維多利亞女皇像,當時謠傳喺女皇像上戳記會受刑責,所以唔係咁受華人歡迎。

——————————————————————————————————
香港造幣廠除咗新鑄造壹圓、半圓、貳毫銀幣之外,亦重新鑄造以前由倫敦供應嘅一毫同五仙銀幣。呢五種銀幣再加上由英國鑄造嘅一仙同一文銅幣,所以香港喺1866年就有七種唔同面額嘅硬幣同時發行。不過,造幣廠只係做咗短短兩年,就因為財政問題喺1868年宣佈執笠,而廠入面嘅機器亦拆走,轉賣咗去日本。所以香港政府之後就冇再自己發行貨幣。而香港貨幣又重用返外國嘅銀圓,例如墨西哥[鷹洋]、西班牙[佛洋],來代替香港嘅一緡銀幣[香洋]。

——————————————————————————————————

墨西哥銀圓,又稱[鷹洋]、[蝠洋]或[墨銀],係墨西哥(1821年)獨立後所鑄造嘅銀圓,一種曾經流通於世界各地嘅知名貨幣。

——————————————————————————————————
西班牙銀圓,又稱[本洋]、[柱洋]、[佛洋]、[佛頭銀]等,係一種銀鑄硬幣,呢款銀圓透過國際貿易,流行世界。

——————————————————————————————————
香港政府喺1895年,又引入由印度孟買、加爾各答造幣廠鑄造嘅新英國銀圓來當係香港嘅一緡貨幣,俗稱[站洋]、[站人]。呢個銀圓一面鑄有[不列顛尼亞女神像]同埋英文面額[ONE DOLLAR],另一面就鑄有中文面額[壹圓]同埋爪夷文面額。

——————————————————————————————————
香港政府又喺1935年立法禁止外國貨幣喺香港流通,改由政府印嘅一緡紙[壹圓]直至到1959年為止。

——————————————————————————————————


1941至1945年香港淪陷期間,日本紙幣(軍票)成為香港貿易嘅唯一嘅媒介,而所有市面嘅硬幣存貯都搜藏沒收運去日本,經融解之後用來當普通金屬應用。

——————————————————————————————————
香港政府到咗1960年再出返用[紅銅鎳合金]鑄造嘅一緡銀來取代一緡紙,一面鑄有當時在位嘅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個樣,另一面就鑄有中文[香港壹圓]同英文[ONE DOLLAR]面值,中間係年份,同一隻英國[皇室獅子]用對爪夾住粒珠。

——————————————————————————————————
由1971年開始,一緡銀由原本嘅[安全邊]改為[齒邊]。

——————————————————————————————————
到1978年起,一緡銀面積縮細,又叫[縮水-女皇頭]。
發行初期曾經有市民唔滿意,因為容易同當時嘅銀色嘅五毫子(1951年-1975年發行)撈亂。

——————————————————————————————————
喺1987年起,一緡銀更換伊利沙伯二世新頭像,又叫[縮水-大皇冠]。

——————————————————————————————————
喺1993年一緡銀又改為(鎳鋼合金)鑄造,正面圖案由皇冠頭收為[洋紫荊]。
但係試驗失敗,鑄成覯硬幣會出現生鏽或磁化等嘅問題;到1994年開始改返用(紅銅鎳合金)鑄造。

——————————————————————————————————
喺1997年一緡銀亦出過鑄上[麒麟]圖案嘅回歸紀念幣。

——————————————————————————————————

香港壹圓:又叫[壹緡]/[壹緡雞],俗稱[大餅]。
。1866年開始發行,由銀鑄造,至1868年止。
。1960年起重新發行壹圓,由紅銅-鎳合金鑄造。
。1971年開始壹圓硬幣由原本嘅安全邊改為齒邊。
。1978年起將壹圓硬幣嘅體積縮細。
。1993年試由鎳鋼合金鑄造,但唔成功,硬幣出現生鏽或磁化等問題。
。1994年重新發行壹圓,改由紅銅-鎳合金鑄造。
   
硬幣圖案:又叫[女皇頭]/[英皇頭]/[公仔頭]。
。1866年~1868年[維多利亞]
。1960年~1970年[伊利沙伯二世]
。1971年~1977年[伊利沙伯二世]齒邊
。1978年~1980年[伊利沙伯二世]縮水-女皇頭
。1987年~1992年[伊利沙伯二世]縮水-大皇冠
。1993年~1997年[洋紫荊]
。1997年發行鑄有[麒麟]圖案嘅特別版

——————————————————————————————————

無聊通識科。廣東話資料館

2020年7月6日 星期一

馮志芬[一個鮮為人知嘅傳奇]


有人會追憶[十三郎],亦有人去追捧[唐滌生],又有冇人認識[馮志芬]呢?其實佢哋三位都係一線牽連,但係佢哋盛名開始喺三個唔同年代。

[歡迎提供資料增修]

**

馮志芬(約1907-1962年),香港編劇家,廣東新會人。出身書香世家,由細就鍾意古代詩詞,亦係佢日後成為編劇家奠定咗堅實嘅基礎。佢亞叔係京劇名演員[梅蘭芳]嘅好朋友,所以亦影響咗馮志芬嘅志趣。

馮志芬喺入粵劇界之前,係[廣州思思中學]嘅教師。初入粵劇界之時,係做編劇家[梁夢]嘅助手同編劇,之後加入[覺先聲劇團]就做過南海十三郎(江楓)嘅副手,再之後成為[覺先聲]、[錦添花]、[非凡響];[永光明]劇團嘅編劇。

馮志芬嘅劇作特色係情節緊湊、曲詞優美、雅俗共賞。最著名嘅係《胡不歸》。佢嘅代表作重有《零落斷腸花》同埋[四大美人戲],《西施》、《王昭君》、《貂嬋》、《楊貴妃》,最經典嘅重有為何非凡寫嘅《情僧偷到瀟湘館》。


**

1929年,唐雪卿同丈夫薜覺先組成[覺先聲劇團],之後南海十三郎(江楓)亦加入成為劇團編劇。[十三郎]較為多人認識嘅作品有《心聲淚影》、《梨香院》、《七十二銅城》、《女兒香》、《梁紅玉》、《燕歸人未歸》、《李香君》等。

1931年,馮志芬協助[梁夢]編名劇《火燒阿房宮》之後,加入[覺先聲劇團]做開戲師爺,有傳話佢初頭係名編劇南海十三郎(江楓)嘅副手,之後又成為編劇。到南海十三郎離開[覺先聲]之後,馮志芬亦成為[覺先聲劇團]嘅主要編劇。

1935年,馮志芬開始為[薜覺先]度身編寫[四大美人戲],薜覺先要唔同先後扮演男女角色。好似《貂蟬》,頭場飾貂蟬,後場飾關公;《西施》先飾范蠡,後飾西施;《楊貴妃》先飾楊玉環,後飾唐明皇;《王昭君》先飾漢元帝,後飾王昭君。

1938年,唐滌生初入[覺先聲劇團]時,劇團已經有麥嘯霞、南海十三郎(江楓)、馮志芬等人擔任開戲師爺同編劇,唐滌生高跟住馮志芬等人做助手學寫戲。唐滌生之後又轉為編劇,佢嘅第一部粵劇作品係《江城解語花》。


1939年,馮志芬為[覺先聲]編寫《胡不歸》,呢套劇亦成為薛覺先、上海妹、半日安嘅名劇,經歷過70年,仍然都有劇團演出呢部名作。

1940年,廣州淪陷,南海十三郎(江楓)走去韶關,加入關德興(新靚就)嘅[救亡粵劇團]做編劇。

1945年,韶關淪陷,南海十三郎(江楓)同劇團走到去和平縣,堅持演出,直至日本投降之後,先至返來香港。之後又受到人生同事業嘅打擊,令十三郎失常,經常流連中環街頭同出入醫院。


1948年,馮志芬為[何非凡]領銜嘅[非凡響劇團]編寫《情僧偷到瀟湘館》,連演300場,轟動一時。


1949年,馮志芬喺大陸解放之後,由香港返上廣州,先後喺[文聯粵劇團]、[永光明粵劇團]、[廣州粵劇團]做編劇,佢編嘅《評雪辨蹤》喺廣州市粵劇第一屆觀摩大會度攞到[劇碼獎],之後重有改編《紅娘子》、《白蛇傳》、《碧容探監》,重編《胡不歸》、《西施》等劇目,佢重同[莫志勤]合編《梁山伯與祝英台》。

1954年,薛覺先離開香港定居廣州,出任廣州粵劇工作團藝術委員會主任同中國戲劇家協會廣州分會副主席,後來任全國政協委員。

1956年,唐滌生加入[仙鳳鳴]做劇團劇務主任,同年演出作品有《紅樓夢》、《唐伯虎點秋香》、《牡丹亭驚夢》、《穿金寶扇》等。



1957年,馮志芬喺大陸嘅[反右運動]時,畀人劃為[右派分子],之後送咗去農場度改造[勞改]。

1962年,南海十三郎(江楓)撰寫《十三郎談粵劇前景》,語重心長。

**

1956年,薛覺先喺大陸演完[花染狀元紅],第二日就因為腦溢血過身,佢葬喺廣州三元里走馬崗八和墓園。

1959年,唐滌生喺[利舞臺]首演《再世紅梅記》嘅時候,因腦溢血暈低畀人送去法國醫院搶救,但喺第二日最終不治。

1962年,馮志芬喺廣東三水嘅一個農場度逝世。馮志芬死後,獲得平反,恢復名譽,劇協廣東分會、廣東粵劇研究中心成立[馮志芬劇作研究會],紀念佢對粵劇嘅貢獻。

1984年,南海十三郎(江楓)當時因患普通科病,由青山醫院轉送往瑪嘉烈醫院,最後不冶病逝。

**

順便介紹一下(薛覺先)嘅粵劇改革:


薛覺先喺上海拍戲嘅時候,就廣泛接觸到京劇,發現佢哋嘅技藝精湛同好有系統。於是,薛覺先就喺上海做事嘅同時又學習京劇藝術。1927年,薛覺先返到香港,先後加入[天外天]、[新景象]、[大江東]等戲班。1929年又返去廣州,當時[大羅天]戲班改組,佢應邀加入同做埋班主,戲班改名[覺先聲]劇團。之後,薛覺先就致力於粵劇嘅改革。

首先,由戲班嘅制度入手,取消咗[師約制],打破[紅船]嘅陋規,畀演員有返啲人身自由,又喺演出之時,唔准街外小販入場叫賣,嚴禁閒人隨意出入,以保證演出時有良好嘅秩序。跟住,又廢棄咗提綱戲,杜絕[爆肚]、[吞生蛇]同埋[飲湯]、[換墊]等嘅現象,要求排演忠於劇本,唱做念打唔可以更動。更重要嘅係,佢對粵劇藝術嘅全面革新。

腔調方面,借鑑京劇婉轉同和諧嘅唱腔,吸收江浙戲劇小曲同時代流行曲輕快流暢嘅優點,創造出一種字正腔圓,善於表達情意嘅[薛腔];樂器方面,喺[五架頭]中式樂器之中,加入小提琴、吐林必、瑟士風、吉他等嘅西洋樂器同京劇鑼鼓,組成[中西合璧]嘅音響,使到音色更加豐富同厚實;表演方面,佢又融合京劇嘅武功、身段、舞蹈等嘅技藝,又請來袁小田、郭鴻斌等教授北派功夫,開創粵劇[北派]嘅開打場面。

薛覺先對粵劇嘅全面付出同努力改革,贏得[粵劇伶王]、[萬能泰斗]、同埋[一代宗師]等稱譽,又被英國倫敦[國際哲學科學藝術學會]招為會員。

**

香港故事。廣東話資料館

2020年4月24日 星期五

廣東燒賣 gwong2 dung1 siu1 maai2


廣東燒賣 gwong2 dung1 siu1 maai2

—————————————————————————————————**

燒賣,又叫做〔乾蒸〕、〔燒麥〕、〔燒梅〕、〔肖米〕、〔稍麥〕、
〔鬼蓬頭〕,係形容頭頂蓬鬆嘅形狀,係一種用燙麵做皮連餡放喺蒸籠
蒸熟嘅小食。依家嘅燒賣喺大陸嘅內蒙古、北京、上海、天津、東北、
山西、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同廣東都有分布。

有人話,燒賣起源喺元代嘅大都,又有人話其實係喺內蒙古。喺元末明
初,高麗出版嘅中文書籍《朴通事諺解》入面記載元朝首都大都有小販
賣熟食[素酸餡稍麥],係用麥麵整成嘅薄皮包着肉蒸熟,撈埋啲湯嚟
食。喺清代乾隆年間,楊米仁喺《都門竹枝詞》入面有[稍麥餛飩列滿
盤,新添掛粉好湯圓]嘅詩句。

喺明清時期,[稍麥]嘅稱呼仍然被沿用,但同時亦有諧音[燒麥]、
[燒賣]嘅出現。而有關於燒賣嘅記載,就包括有:《揚州畫舫錄》、
《桐橋椅棹錄》,清朝《金瓶梅詞話》有[桃花燒賣]嘅記述。而喺清
朝著名嘅食譜《調鼎集》亦有收集到呢款菜式,例如:[葷餡燒賣]、
[豆沙燒賣]、[油糖燒賣]等等。

—————————————————————————————————**

[乾蒸燒賣]係廣東人飲茶主要食嘅點心之一。

[廣式燒賣]一般都比較細粒,長度大細大約兩厘米,一個細籠裡面可
      以放三至四粒。

[廣東燒賣]嘅款式有好多,比較常見嘅有:

—————————————————————————————————**

乾蒸燒賣 gon1 zing1 siu1 maai2



乾蒸燒賣,又叫[豬肉燒賣]或[蝦肉燒賣],用切碎嘅豬肉、鮮蝦嚟
做餡料,用鮮黃色嘅薄皮包住,再喺燒賣上面加一啲蟹黃嚟點綴,但係
由於成本問題,依家好多都用蟹子代替蟹黃。

乾蒸燒賣呢個名又係點來嘅呢?聽啲老廣州人講,原來[乾蒸]就係將
啲食物放喺竹籠,用蒸汽炊熟嘅一種烹調方法。

又由於廣東人嘅思想係以水為財,認為[乾]嘅意頭唔好,就用材料名
來代替[乾蒸]嘅叫法,亦成為之後燒賣嘅款式,就好似牛肉丸會整成
[牛肉燒賣]、[蟹子燒賣]、[三星燒賣]等,重有鋪上[豬肝]嘅
叫[豬潤燒賣]。

—————————————————————————————————**

牛肉燒賣 ngau4 juk6 siu1 maai2



牛肉燒賣,係將切碎嘅牛肉,用白色嘅薄皮包住,再喺上面加上一粒青
豆。另有[乾蒸牛肉球],三粒牛肉放喺腐皮上面。

—————————————————————————————————**

三星燒賣 saam1 sing1 siu1 maai2



三星燒賣,係乾蒸燒賣嘅一個變種,喺豬肉餡嘅燒賣分別放入冬菇、豬
肚同蝦肉[或鵪鶉蛋]。每籠三星燒賣只有三粒,就係放上呢三種唔同
嘅燒賣各一粒。

—————————————————————————————————**

魚肉燒賣 jyu4 juk6 siu1 maai2



魚肉燒賣,比一般嘅燒賣細一啲,主要嘅餡料係碎魚肉,用鮮黃色薄皮
包住,多數點甜醬同辣椒油嚟食。通常都俾人用嚟做街邊小食。

—————————————————————————————————**

黃沙豬潤燒賣 wong4 saa1 zyu1 jeon6 siu1 maai2



黃沙豬潤燒賣,亦都係[乾蒸燒賣]嘅一個變種,喺豬肉餡料上面加上
豬潤。呢款係一種懷舊嘅點心,依家都好少茶樓有得賣,只有一啲老茶
樓,好佚蓮香樓呢類茶樓至有得賣。

—————————————————————————————————**

鵪鶉蛋燒賣 am1 seon4 daan6 siu1 maai2



鵪鶉蛋燒賣,用嘅餡料係碎豬肉、蝦肉,喺上面有粒一原隻嘅鵪鶉蛋,
一啖咬落去,啲蛋黃香同肉汁配合得恰到好處,好正架!

—————————————————————————————————**

燒賣 zaai1 siu1 maai2




齋燒賣,係將蘿蔔、馬蹄、豆腐乾切碎搞拌至完全混合,再加入燕麥、
粟米粉、調味,搓成一細嚿,再用雲吞皮包住捏成燒賣形狀,去蒸十至
十二分鐘。

—————————————————————————————————**


—————————————————————————————————**



—————————————————————————————————**

油瓶枳 jau4 ping4 zat1

舊時茶樓食嘅燒賣,其實都都幾大隻,佢重有個花名叫做[油瓶枳]。
先解釋下廣州話嘅[枳]字,音讀[質],即係個[瓶塞],而當其時
裝油嘅[油瓶]亦相當大,又有叫做[油埕仔],可想而知呢個[枳]
能夠塞住個油埕,會有幾大個呢。油瓶枳[冇錯,抵食夾大件!]

資料:《飲食香江》2001 年

—————————————————————————————————**

香港小食。廣東話資料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