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9日 星期五

公民抗命 Civil Disobedience


公民抗命 Civil Disobedience

公民抗命,又叫〔公民不服從〕或者〔政治不服從〕,你為咗喺憲政體制之下處於少數地位嘅公民表達異議嘅一種方式,係一種反對權嘅政治權利。

公民嘅〔反對權〕就係指〔公民不服從〕,雖然有可能涉及到違法嘅行為,但係又出於〔社會良知同正義〕嘅公共利益嘅關注而冇得選擇嘅一種手段,係少數人基於對法律忠誠嘅一種〔喚起多數人認同〕嘅非常手段。

馬丁路德金認為[任何違反法律但係因為良心告知法律係唔公正嘅,爲咗喚起社會對法律嘅不公正而喺獄中接受懲罰嘅人,都係喺表示對法律嘅最高尊重。]

基於公民嘅道德、良知所做出嘅〔公民抗命〕,呢個唔同於一般嘅〔暴民反抗〕。公民抗命所訴求嘅〔標的〕,係咪符合〔社會良知同正義〕嘅公共利益?係須要社會多數人嘅認同佢哋進行嘅一種抗爭行為,如果大多數人都唔認同佢哋嘅目的,咁呢個運動就變成冇咗〔喚起多數人認同〕嘅意義。

**

公民抗命,係反抗法律不公嘅方法之一,喺好多非暴力抗議運動都有使用,包括:

**

。1918年英國嘅[爭取婦女投票權運動]

英國部份地區婦女有投票權,但要喺30歲以後先至可以投票,重必須有一定財產資格或係大學選民。



**

。1919年埃及嘅[埃及革命]

埃及人大規模遊行示威反對英國佔領,事件逐漸演變成暴亂。



**

。1920年印度甘地嘅[不合作運動]

由印度國民大會黨領袖聖雄甘地發動同領導嘅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反對英國殖民統治。

不合作運動 Non-Cooperation Movement,係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大型全國性嘅非暴力反抗運動,由印度國民大會黨領袖甘地發起。甘地發動同領導喺1920至1922年同1930至1934年全國範圍嘅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喺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喺1918年起英國對印度嘅統治轉得更加嚴厲,反英運動就隨之興起,要求獨立自治嘅呼聲越嚟越高張。甘地呼籲用非暴力嘅不合作手段,抵制英國嘅統治。佢要求印度人唔交稅、唔入公立學校、唔到法庭、唔入公職、唔購買英貨,重有幾次絕食。

佢哋爲咗展示抵制英國貨嘅決心,重號召啲群眾焚燒由英國工廠做嘅衫褲同埋公開製鹽。甘地嘅和平消極抵抗嘅方法,近乎癱瘓英國殖民政府,迫英國政府冇得唔頒布新憲法,畀印度人逐漸發展自治體制。

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印度遂漸獲得自由,喺英國嘅策劃同安排下,束成[印巴分治]。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從印度領域中先獨立,1947年8月15日印度正式獨立。印度嘅獨立又相當於英國唔再係全球嘅霸主,印度人開始學識爭取自己嘅權利。但係,喺勝利之後,又發生內部伊斯蘭教徒同印度教徒之間嘅大仇殺。

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印度民族狂熱者暗殺身亡,提倡非暴力嘅甘地自己反而喺暴力中犧牲。之後更爆發過幾次[印巴戰爭]。



**

。1942年印度嘅[印度獨立運動]

退出印度運動,係聖雄甘地發起印度急速獨立嘅一次行動,屬於公民抗命運動之一,目的係為咗要英屬印度政府儘快走上談判印度脫離大英帝國。



**

。1948年南非嘅[種族隔離鬥爭]

種族隔離,係南非國民黨執政時實行嘅種族隔離制度,將所有民族分為白人、有色人、印度人同黑人四個種族,各種族分別住喺唔同區域,重為每個種族制定各自嘅權利同限制。



**

。1952年埃及嘅[埃及七月革命]

七月革命,係埃及人為脫離英國統治,曾經多次發生反英示威遊行、罷工、罷市乃至武裝起義。

**

。1954年美國嘅[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

人民權運動,係美國黑人為爭取同白人同等地位而發起嘅群眾性鬥爭運動,乃然係由非暴力嘅抗議行動,呢個全國性政治運動除咗黑人外,亦有唔少白人支持。



**

。1955年美國嘅[蒙哥馬利公車杯葛事件]

蒙哥馬利公車杯葛事件,係美國黑人拒絕遵照種族規矩讓座畀白人,呢個公民抗命行動,引發咗抵制蒙哥馬利公車事件,馬丁路德金亦有參與抵制,而開展咗[民權運動]。



**

。1989年東德嘅[萊比錫週一示威]

萊比錫週一事件,係反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嘅一連串和平反政府遊行,示威首先喺萊比錫開始,然後德累斯頓、哈雷、卡爾馬克思城、馬德堡、普勞恩、阿恩施塔特、羅斯托克、波茨坦同施威林等地嘅人民加入。



**

。2011年美國嘅[佔領華爾街]

佔領華爾街活動目標係要持續佔領紐約市金融中心區嘅華爾街,以反抗大公司嘅貪婪不公同社會的不平等,反對大公司影響美國政治,同埋用金錢同公司對民主、全球經濟危機對法律同政治嘅負面影響。



**

。2014年臺灣嘅[太陽花學運]

太陽花學運,係由臺灣嘅大學生同公民團體一齊發起嘅社會運動,呢次運動由抗議學生主導,佔領臺北市立法院,重想嘗試佔領行政院。抗議運動嘅主要原因係反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其他理由重包括要求民主程序、反對自由貿易等。



**

。2014年香港佔領街道嘅[雨傘運動]

雨傘運動,係一場爭取真普選嘅公民抗命運動,示威者佔據多個主要幹道進行靜坐同遊行,佔領區包括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銅鑼灣、旺角同尖沙咀等。



**

公民抗命[公民不服從]梭羅

公民不服從,亦稱為消極抵抗、對公民政府的抵抗、論公民抗命、公民不服從論,係美國作家[亨利大為梭羅 Henry David Thoreau]喺1849年發表嘅一篇隨筆,主張人民唔應該允許政府統治佢哋嘅良心或令佢萎縮,而且人民有義務避免默許呢種事,防止政府將佢哋變成唔正義嘅行動者。梭羅對奴隸制同墨西哥美國戰爭非常厭惡,而驅使佢寫呢篇文章。



好多參與公民抗命嘅人士認為,喺公民抗命運動進行嘅時候,如果引起社會動盪,佢嘅責任唔喺[不服從]嘅公民,而喺嗰啲濫用權力同權威嘅人。

**

【政治權利】甚麼是公民抗命 (Civil Disobedience) ?
https://beginneros.com/articlePreview.php?article_id=177&fbclid=IwAR08JXTIVFdCNUP6NQDBPVwTHNUBC2wKSGLq7bSb8C7SBytd1ZL_DxibW8o

**

無聊通識科。廣東話資料館

2019年7月17日 星期三

香港簡史[1841-1997]殖民管治時期

香港簡史[1841-1997]殖民管治時期
英屬香港 British Hong Kong,係指喺1841年1月26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間,由大英帝國統治香港嘅時期,呢段時期又稱為英殖時期、英治香港時期或者港英時代 British Administration,英屬香港政府當時簡稱為香港政府。
英屬香港時期曾經喺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中斷過管治,當時香港喺二戰嘅局勢之下,畀大日本帝國佔領,進入咗香港嘅日佔時期,老一輩嘅香港人叫呢個時期做[三年零八個月],總計香港被英國統治近152年10個月。
原圖[東講西讀

[歡迎提供資料修正]
1840年6月,英國人義律帶住16艘軍艦、4艘武裝輪船、28艦運輸艦、4千名陸軍,到廣州海面,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之後清朝政府喺呢次戰爭中俾大英帝國打敗。
香港英佔旗[1841-1864]

1841年1月25日,英國人義律同清朝欽差大臣琦善私擬訂定《穿鼻草約》。

1841年1月26日,英國遠東艦隊支隊嚟到香港,舉行升英國國旗儀式,宣示主權,而且喺海面鳴炮,表示正式佔領香港。佢哋喺水坑口登陸,又將嗰處命名為[Possession Point],意思係[佔領角]或[佔領點]。 1841年,英國開始統治香港後,英國駐華司法院就由廣州搬嚟香港,由第一任香港總督砵甸乍同副總督德忌立兼任裁判官,以英國軍法審理案件。 1841年,英國喺香港島上建立第一間監獄[中央監獄],喺第二年改名做[域多利監獄]。 1841年,香港第一份英文報《香港公報》創刊。 1841年11月,皇家香港郵政啟用。 1842年3月17日,第一份報刊《華友西報》The Friend Of China創刊。 1842年8月29日,清庭同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島連同附近嘅鴨脷洲正式割讓畀英國,開始建設維多利亞城。

1843年,英國頒佈《英皇制誥》同《皇室訓令》,建立香港殖民地;定例局[立法局前身]同議政局[香港行政會議前身]成立。 1844年1月11日,定例局舉行第一次會議。 1844年,香港高等法院成立,由倫敦委派一名司法官接掌,司法官到埠後公佈高等法院條例,廢止軍法,改組英國駐華司法院交由司法官主持。 1844年5月1日,香港警務處成立。 1844年11月,香港政府通過新法規定鴉片零售商須要持牌,牌照由港督核發。 1845年2月,香港政府又通過《零星包賣鴉片細則》,詳細規定煙館地點、營業時間同交易方式,至此鴉片喺香港就成為合法商品。 1845年,《德臣西報》China Mail創刊,由鴉片商渣甸支持,立場親英商利益為主。
1846年1月,香港政府設立上訴機制,任何對最高法院裁判唔滿意嘅人士,可以向英國樞密院上訴。

1846年,清政府建立九龍城寨,民間於九龍半島建立廟宇,例如九龍城侯王廟、旺角觀音廟等。
1847年,香港政府推行公立學校教育制度,補助中文學校經費。 1847年,清朝政府擴建[官富寨]成為[九龍寨城],同對岸嘅維多利亞城遙望對峙。到咗1899年5月,寨城成為英屬香港境內一座無政府狀態嘅圍城。 1851年,太平天國起事,南中國商人逃嚟香港。楊秀清、蕭朝貴、曾天養、石達開等人喺廣西金田村組織團營舉事之後建國,叫做[太平天國]。太平天國帶嚟香港史上第一次逃港潮,香港華人由15,000人增至70,000人。

1853年,第一份華文報《遐邇貫珍》創刊,內容傳揚基督教為主,又向華人讀者介紹西方歷史、地理、科學、文學、政治、宗教各方面嘅知識同報導中西新聞。 1854年,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成立。係一支基本由志願兼職嘅香港市民組成嘅部隊,維持香港安定同提高市民歸屬感。軍團喺1995年9月解散。 1858年,《華友西報》因報道咗讉責高官嘅消息而一度被迫停刊。 1858年,香港第一份全中文報《中外新報》創刊。 1860年,清廷被英法聯軍打敗,又簽咗《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南部連同附近昂船洲一齊割讓畀英國。


1861年1月,英軍佔領九龍半島,4月將香港島同九龍半島之間嘅海港,以當時在位嘅維多利亞女皇命名為[維多利亞港]。 1861年3月7日,洪秀全曾實行[改政],將[太平天國]國號改為[上帝天國]。規定璽印文字同各種文書內統要改為[上帝天國]。 1861年3月27日,洪秀全改變主意再度實行[改政],將[上帝天國]改稱[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規定文書、印文都要上加[天父天兄天王]六字。 1861年5月29日,外國商人喺香港成立[香港商會]。 1861年,香港中華煤氣成立,為香港島提供煤氣。 黃龍旗[1862-1889]
晚清時期開始採用代表大清國嘅國旗。
喺香港現時嘅[新界]地區,當年仍然為大清國領土。

1862年,第一間官立學校中央書院[皇仁書院前身]開辦。 1863年,香港第一個水塘,薄扶林水塘落成。 1863年1月,灣仔第一座木製新碼頭建成,長250英呎。 1863年4月,香港第一次發行港幣,由英國倫敦訂鑄1毫銀幣同1仙、1文銅幣。 1865年3月3日,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正式成立。

1865年,英國政府修訂對香港總督嘅訓令,規定[任何法例若對亞非裔人士有所禁制,而歐籍人士則不受其限者,總督均不得批准施行],確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866年5月,政府喺香港銅鑼灣成立香港鑄幣廠,自己鑄做1圓、5毫、2毫同1毫銀幣重有1仙、1文銅幣。 1867年5月,香港立法局決議賭博合法化,7月1日起賭禁撤銷,賭館須領牌重要喺登記官監督下經營。

香港旗[1871-1876]

1871年,英商保羅遮打同凱福曉士喺灣仔創立[香港碼頭及貨倉公司],成為第一間公共貨倉。 1871年,第一條海底電報電纜鋪設。 1872年,最早建立嘅華人醫院[東華醫院]創立。 1874年,西營盤醫院[政府公立醫院]成立,係香港第一間非軍用嘅政府醫院。 1874年,香港出現第一份中國人辦嘅報章《循環日報》。 1875年,香港政府訂立《公眾假期條例》,訂明公眾假期同銀行假期,所以公眾假期又俗稱[銀行假期]。
香港旗[1876-1941 / 1945-1955


1878年,委任伍廷芳為第一位華人太平紳士。 1880年,委任伍廷芳為定例局首位華人議員。 1882年,香港第一部電話使用。 1882年,殖民地部翟維克報告發表,對香港住屋衛生同供水情況作批評。 1883年,香港天文臺成立。 1883年,潔淨局成立[市政局前身],到1936年改組做市政局。 1884年,聖約翰救傷會喺香港成立。 1884年,香港水警總部喺九龍尖沙咀建立,負責看管港內船隻。 1887年,香港西醫書院成立[香港大學醫學院前身],革命領袖孫中山係第一屆學生。 1888年,山頂纜車啟用。


大清旗[1889-1912]
大清喺1889年更換國旗。而當時嘅新界至1898年之前,仍為大清領土(新安縣)。

1889年,香港電燈成立。 1890年,香港電燈為香港島開始供應電力。 1894年,上環太平山街一帶嘅華人集中聚居嘅地區爆發鼠疫,每日死亡人數最多有成100人。 1898年,天星小輪成立。 1898年,英國同清廷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同埋其他一系列租借條約,租借九龍半島北部、新界同附近嘅兩百幾個離島,租期99年至到1997年止。而九龍寨城就仍然係清政府嘅據地。 1899年4月,香港新界發生一場英國軍隊同新界原居民間嘅戰爭[新界六日戰]。原因係英國接管新界地區,新界原居民認為前景唔清楚而恐慌。元朗屏山鄧氏為首嘅新界原居民各大氏族,決定反抗英國嘅接收行動。

1899年,四大寇之一陳少白喺香港創辦《中國日報》。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 1904年,香港電車啟用。係香港歷史悠久嘅機動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僅次於香港纜車同天星小輪。 1905年,興中會、華興會同光復會等喺日本東京合併組成中國同盟會。 1905年,清政府成立大清戶部銀行[中國銀行前身]。 1907年,理民府成立[政務處前身],係英國接收香港新界租借地之後,最早設立嘅新界管治中心。。 1908年,英京輪遇颱風沉船事故,421死42生還,係香港最多人死嘅海難。 1910年,九港鐵路啟用。


1911年,九廣鐵路華段落成啟用,全線九廣鐵路正式貫通。 1911年3月,香港大學正式成立,又通過《1911年大學條例》。 1911年,廣華醫院開幕啟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喺南京宣告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鐵血十八星旗1912-1928
武昌起義後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宣告成立時所採用旗幟。
後來國民政府決議,以五族共和旗為中國國旗,鐵血十八星旗成為陸軍旗。


五族共和旗1912-1928(五色旗)
中華民國建國之初執政南京臨時政府同北洋政府所採用嘅國旗。

1912年,香港大學成立,為香港培養技術人材。 1913年,黎民偉編演嘅第一部港產片《莊子試妻》。


1913年10月6日(民國2年)袁世凱被選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北洋政府]正式成立。

1915年12月12日,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成立一個君主立憲制政權名為[中華帝國]。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嘅皇帝夢[中華帝國]最終失敗收場。
1917年,張勳復辟失敗。孫中山南下廣州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 1918年,跑馬地馬場發生大火,約600死400傷,係香港最多人死嘅火災。 1919年7月,香港爆發咗一場〔搶米風潮〕暴亂,重持續攪到去8月尾。 1921年,九龍汽車成立[九龍巴士前身]。 1922年1月,香港兩大英資渣甸同太古嘅船務工人要求加人工,僱主拒絕而引發[海員大罷工]事件。 1922年3月3號,喺沙田地區發生〔英籍軍警開槍〕事件。 1923年,刑事偵緝處[CID]成立,隸屬香港警察隊,負責刑事偵緝,由偵緝處處長領導。喺1973年解散。 1923年,孫中山發表孫越宣言,推行聯俄容共、扶助農工等政策。國共第一次合作。 1924年,中華巴士成立。

1924年,廣州黃埔軍校成立。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1925年-
中華民國南方政府成立時使用嘅國旗。
隨後國民黨北伐統一全國,喺1928年立法通過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中國正式國旗。

1925年1月24日,啟德機場啟用,係香港一座民用機場,位置喺九龍城區。 1925年,上環普慶坊發生香港最多人死嘅山泥傾瀉,75死20傷,死者包括定例局議員兼商人周少岐太平紳士同佢部份家人。 1925年,香港啟德機場啟用。 1925年,香港同廣州發生一場大規模、長時間嘅〔省港大罷工〕。 1926年,第一位華人非官守成員周壽臣加入行政局。 1926年,第一間官立中文中學成立[金文泰中學前身]。 1927年,國民黨清共,部份共產黨員逃亡香港秘密集會、辦報支持共產黨運動。香港政府曾經同國民黨合作,將到港嘅共產黨遣返中國。 1927年,第一次國共內戰爆發。由中國國民黨領導嘅國民政府同中國共產黨領導嘅地方性政權之間嘅戰爭。 1928年,GOW電台啟播[香港電台前身]。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1931-1934]
中國共產黨喺蘇聯同共產國際支持下創建嘅一個國家政體。
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中國東北後製造一個傀儡政權[滿洲帝國]。

1933年,英國政府實施專利權制度,作為殖民地嘅香港隨即跟隨。 1933年,恒生銀號[恒生銀行前身]成立開業。

1933年,九龍巴士成立,主要經營九龍同新界嘅專利巴士服務。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旗[1934-1937]

1935年,香港全面禁娼。 1936年,市政局成立。 1937年7月7日,[七七盧溝橋事變]導致抗日戰爭正式爆發,除咗有大量難民湧入香港,同時亦代表日軍嘅威脅更接近一步。 1937年9月2日,丁丑風災正面吹襲港澳,造成約1萬1千人死,88受傷。 1937年,瑪麗醫院啟用。 1940年9月,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簡稱[港九大隊]建立。
香港日佔旗[1941-1945]

1941年12月8日,由酒井隆指揮嘅日軍由寶安進攻香港。
1941年12月25日,港督楊慕琦代表英國殖民地官員向日軍投降,香港人叫呢一日做[黑色聖誕節]。香港就經歷三年零八個月嘅[日本佔領時期]。 1941年12月26日,日本宣佈以軍票取代香港本地貨幣。港幣變為不合法貨幣,擁有港元嘅人會被施以重罰。 1942年1月,香港警察被徵召成為憲兵。日本憲兵將警區分為5區,東香港、西香港、九龍、新界及水警。 1942年1月,港幣同軍票嘅兌換率為2兌1。到7月24日起兌換率變為4兌1,使到香港人喺交易後變得貧窮。 1942年2月20日,[香港占領地政府]正式成立,由日軍磯谷廉介中將出任香港總督。政府總部設喺香港島中環嘅香港滙豐總行大廈,半島酒店就做咗軍方總部。 1942年2月,東江縱隊港九大隊正式成立,係一隊由香港新界原居民子弟喺中國共產黨屬下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原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領導下組成的游擊隊。

1943年6月1日,日圓軍票正式成為香港唯一法定貨幣,日用品價格必須以日圓作為單位。 1944年,因為糧食缺少,日方定額配給制度取消,改以自由買賣,但更多市民因為付擔唔起食物價格瘋狂通貨膨脹而餓死。 1944年10月9日,喺敦巴頓橡樹園會議之後,蘇聯、美國、英國、中國[民國]同時公佈《關於建立普遍的國際安全組織的建議》,又叫做《聯合國組織草案》。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香港重光。 1945年8月24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簽署《聯合國憲章》批准書。 1945年8月30日,日本投降之後,英國宣佈恢復行使香港主權。


香港旗[1876-1941 / 1945-1955]

1946年,香港總督楊慕琦提出推動政制發展,計劃香港會建立市議會,重縮減立法局中官守議員人數,不過後來計劃失敗。 1947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係中國共產黨領導嘅人民解放軍,為咗推翻中國國民黨統治而進行嘅國內戰爭。 1948年,社會福利署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五星紅旗[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嘅國旗。

1949年12月,蔣中正下令國民政府退守[臺灣]地區。 1949年,胡鵬開創《黃飛鴻》電影,連拍60個幾部,成為世界史上最長壽嘅系列電影。


1949年,第一個商營廣播電台[麗的呼聲]啟播。 1950年,英國承認喺大陸嘅[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係蘇聯之後第一個承認新政權嘅歐美國家。 1952年3月,香港發生咗一件叫〔粵穗慰問團事件〕嘅騷亂。當時中共政府由廣州市派遣一隊[粵穗慰問團]嚟香港慰問九龍城東頭村木屋區大火嘅災民。 1952年,東頭村大火致15,000人無家可歸。 1952年,大陸開展[三反、五反]運動。 1952年,英女皇伊莉莎白二世登基。 1953年12月24日,喺石硤尾木屋區發生嘅一場大火災,當時導致有成五萬幾個災民無家可歸。


香港旗[1955-1959]

1955年,香港政府喺石硤尾設立第一個居民徙置區。 1956年10月10日,[中華民國]國慶日,支持中華民國政府嘅人士(右派)工會策動大規模搗亂香港親共人士(左派)機構,其間有人四處搶掠,事件導致300人死傷,史稱[雙十暴動],港督葛量洪派遣軍警搜捕暴徒之後先至平息。而台灣嘅情報人員由呢日起就被禁止入嚟香港。

1957年,香港第一間有線電視台麗的映聲[亞洲電視前身]啟播,係全球華人地區第一間電視台。 1958年,時任中國總理周恩來反對[讓香港成為一個像新加坡一樣自治的地區]對英國聲明,任何推動香港自治嘅舉動都將被認為係[非常不友好的舉動],唔希望香港嘅殖民地位[發生任何改變]。


香港旗[1959-1997]


香港殖民地民用旗[1959-1997]

1959年,商業電台成立。
市政局旗[1960-1999]


1962年,颱風溫黛正面吹襲香港,造成廣泛破壞,引致183死388傷。 1962年,香港大會堂開幕。 1963年,伊利沙伯醫院啟用。 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成立。 1965年,美軍運輸機墜海事故,59死12傷,係香港最多人死亡嘅空難。 1965年,香港開始引入東江水以紓緩食水短缺問題。 1965年,洋紫荊花[紫荊花]獲定為香港市花,後來《基本法》草議過程中獲選為香港區旗同香港區徽嘅設計藍本。 1966年4月,發生咗一次大規模嘅〔天星小輪加價事件〕嘅騷亂,英國人叫呢次做〔九龍騷動〕,件事係由天星小輪加價豆零引起。 1966年6月12日,香港連場暴雨,引發六一二雨災,112死29傷。 1966年,大陸發生文化大革命,紅衛兵意圖越過粵港邊境。 1966年,香港爆發[六六暴動],源自天星小輪加價事件。 1967年,香港左派公會暴亂,又叫[六七暴動],喺一場勞資糾紛而演化成罷工同示威,後來有罷工工人被警察打傷打死,示威者之後又有暗殺、放炸彈同製造槍戰嚟報復。

1967年11月14日,獅子山隧道通車。 1967年11月19日,香港第一間無線電視台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啟播,電視廣播進入免費年代。 1969年,香港正式訂立婚姻[一夫一妻]制。 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視為[中國]合法代表。 1971年,中文成為另一種法定語文。根據《香港法例》208第5章《法定語文條例》,兩種語文擁有平等地位。 1971年,颱風露絲正面襲港,110死286傷。 1971年,麥理浩出任香港總督。 1971年,釣魚臺主權爭議引起[保釣運動]。 1971年,實施六年免費教育。 1972年6月18日,因為暴雨而導致山泥傾瀉嚴重災難事故[六一八雨災]。九龍觀塘區翠屏道木屋區同香港島半山區旭龢大廈先後發生山泥傾瀉同大廈坍塌慘劇,造成共156死、117傷。


1972年8月2日,香港海底隧道通車。
1972年,港元與英鎊脫勾,改與美元掛勾。 1973年7月20日,功夫明星李小龍逝世。 1973年,恆生指數大幅暴瀉,最高跌幅達九成 1973年,受到石油危機影響,香港經歷咗一次經濟大衰退。 1974年2月15日,根據《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條例》成立香港[廉政公署]ICAC。 1974年,消費者委員會成立。 1974年,中文成為法定語言。 1975年5月4日,英女皇訪問香港。

1975年,第三間免費商營電視台[佳藝電視]開台,但喺1978年宣佈因為財政困境而停業。 1975年5月4日,丹麥註冊貨輪[長春號]到香港,第一批進入香港嘅難民有3,743人,佢咃全數獲得收容,之後幾年都有難民到港。 1975年10月15日,樂安排海水化淡廠啟用。 1976年,香港實施居者有其屋計劃。 1976年,政府開售六合彩彩票取代原先嘅多重彩。 1976年,香港《郊野公園條例》生效,自然生態開始受法例保護 1976年,大陸唐山大地震,廿四萬幾人罹難。 1976年,毛澤東逝世,四人幫被捕,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7年,海洋公園開幕。 1977年10月28日,警廉衝突。成千警務人員同家屬遊行去香港警察總部舉行聚會,請求時任警務處處長施禮榮向香港政府反映問題。部份警務人員衝去金鐘夏愨道和記大廈嘅廉政公署執行處搗亂同發生打鬥。

1978年,香港實施九年免費教育。 1978年,屯門公路第一期建成通車,係當年香港最長嘅高速公路。 1978年,沙田馬場落成啟用。 1979年7月,英國政府喺日內瓦簽署一項關於處理越南難民問題嘅國際公約,其中內容包括將香港列為[第一收容港]。


1979年10月1日,地下鐵路啟用[石硤尾至觀塘通車]。 1980年,香港取消抵壘政策,對中國內地嘅非法入境者採取即捕即解政策。 1980年,廣東省深圳、珠海、汕頭同福建省嘅廈門設置經濟特區。 1981年12月25號,發生一場〔聖誕騷動〕,原因係中環發生一單交通意外,引起睇到嘅年青群眾不滿而演變成為騷亂。 1982年1月1號,香港亦爆發過一場好細規模嘅〔青少年騷動〕。件事使到香港政府意識到香港青少年問題喺當時正係日益嚴重。 1982年9月22日,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到北京提出方針,打算延續對香港管治,惟時任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拒絕讓步,但表示可以畀香港人享有[高度自治、港人治港]。 1982年,區議會設立同舉行第一屆區議會選舉,香港政府將全港劃分為18個區議會。 1982年,第一年農曆年舉辦香港賀歲煙花匯演。 1983年,香港陷入港元危機,為挽救香港金融體系,香港政府公佈聯繫匯率制度。 1983年,紅磡香港體育館開幕啟用。 1984年1月11號,爆發一場〔香港的士罷駛〕事件,又叫〔的士騷亂〕。原因係運輸司向立法局提出批准香港的士加價17%,同時又增加的士牌照費同首次登記稅項各17%。 1984年,香港出現第一浪移民潮。《代議政制綠皮書》推出。 1984年12月19日,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同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分別成為中英雙方代表,喺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同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等見證下,喺北京人民大會堂簽訂《中英聯合聲明》。 1985年,立法局首次推行間接選舉。 1985年,廢除初中成績評核試。 1985年,香港政府接管海外信託銀行。 區域市政局旗[1986-1999]



1986年,區域市政局設立。

1989年4月,發生[八九民運]事件,一場由北京大學學生主導嘅反共產黨高層貪污腐敗嘅學生絕食運動。

1989年6月4日,北京發生[六四事件],香港絕大部分人反對鎮壓,除咗發起過百萬人大遊行之外,亦引發新一浪嘅香港移民潮。 1989年6月5日,喺旺角地區發生一場細規模嘅〔反北京鎮壓學生遊行〕騷動。原因係喺3號晚解放軍喺北京鎮壓學生同示威者,引致香港人心不安。 1989年,東區海底隧道通車。

1990年4月4日,《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正式通過,即由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簽署主席令發佈,表示主權移交後嘅小憲法落實。 1991年,立法局第一次直接選舉舉行。 1991年,推行[有秩序遣返計劃],遣返越南船民。 1991年,醫院管理局正式運作。 1992年2月,香港新界石崗船民中心騷動。 1992年7月,彭定康被委派為最後一位香港總督。 1992年,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正式動工 1993年1月1日,喺中環蘭桂坊同德己立街發生[蘭桂坊人踩人]事件,有21死63傷。 1993年,香港金融管理局成立。 1994年4月,香港白石船民中心騷動。 1994年,大亞灣核電站落成同向香港輸電。 1995年,香港政府發佈[香港增補字符集],現時能夠喺電腦中輸入絕大部分[粵語字]。同時Unicode亦支援粵語字。 1995年,殖民地時代最後一次立法局選舉。 1996年5月10日,沙田白石船民羈留中心爆發歷來最嚴重嘅騷動事件,當時幾百名未有逃走嚋嘅船民爬上營頂抗議。


1996年,李麗珊憑滑浪風帆奪得香港第一面奧運金牌。

1996年,臨時立法會成立。 1997年7月1日,英國將香港嘅主權同治權轉移畀中華人民共和國。



**

香港歷任總督
香港總督,簡稱[港督],俗稱[督爺],尊稱[督憲]或[督憲閣下],前身職位係香港行政官,係香港殖民地時期(1842年-1997年)由英國派駐香港嘅英王代表,共有廿八任。喺二戰期間嘅日治時期(1941年─1945年)另有兩任佔領地總督,都係日本人,佢哋就簡稱[香督]。 早期嘅總督都係由英國殖民地部,後稱[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嘅官員出任,喺1971年以後嘅總督大多數係由外交官出身(麥理浩勳爵就係第一位);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就係政治家,曾任英國保守黨主席。
香港行政官
01]查理.義律爵士 Sir Charles Elliot   1841年1月26日 1841年6月21日

  署理行政官   莊士敦 Alexander Robert Campbell Johnston   1841年6月22日 1842年2月1日   1842年6月13日 1842年12月2日

02]砵甸乍爵士 Sir Henry POTTINGER   1842年12月2日—1843年6月25日 香港總督
01]砵甸乍爵士 Sir Henry POTTINGER   1843年6月26日 1844年5月7日
02]戴維斯爵士 Sir John Francis DAVIS 又譯爹核士、德庇時
  1844年5月8日 1848年3月21日
03]文咸爵士 Sir Samuel George BONHAM 又譯般咸、般含、文翰   1848年3月21日 1854年4月13日
04]寶靈爵士 Sir John BOWRING 又譯寶寧、包令   1854年4月13日 1859年9月9日
05]夏喬士,羅便臣爵士 Sir Hercules ROBINSON, later Lord Rosmead
  又譯羅士敏,後為樂善美勳爵   1859年9月9日 1865年3月11日
06]麥當奴爵士 Sir Richard Graves MACDONNELL   1866年3月11日 1872年4月16日
07]堅尼地爵士 Sir Arthur Edward KENNEDY   1872年4月16日 1877年4月22日
08]軒尼詩爵士 Sir John Pope HENNESSY   1877年4月22日 1883年3月30日
09]寶雲爵士 Sir George Ferguson BOWEN   1883年3月30日 1887年10月6日
10]德輔爵士 Sir George William DES VOEUX   1887年10月6日 1891年12月10日
11]威廉·羅便臣爵士 Sir William ROBINSON   1891年12月10日 1898年11月25日
12]卜力爵士 Sir Henry Arthur BLAKE   1898年11月25日 1903年7月29日
13]彌敦爵士 Sir Matthew NATHAN   1904年7月29日 1907年4月20日

香港總督旗[1910-1941 / 1945-1955]


14]盧吉爵士 Sir Frederick LUGARD, later 1st Baron LUGARD   又譯盧嘉或盧迦,後為盧吉男爵,有時誤譯「盧押」   1907年7月29日 1912年3月16日
15]梅含理爵士 Sir Francis Henry MAY   1912年7月24日 1919年9月30日
16]司徒拔爵士 Sir Reginald Edward STUBBS 前譯史塔士   1919年9月30日 1925年11月1日
17]金文泰爵士 Sir Cecil CLEMENTI   1925年11月1日 1930年5月9日
18]貝璐爵士 Sir William PEEL   1930年5月9日 1935年12月12日
19]郝德傑爵士 Sir Andrew CALDECOTT   1935年12月12日 1937年10月28日
20]羅富國爵士 Sir Geoffry Alexander Stafford NORTHCOTE   1937年10月28日 1941年9月10日
21]楊慕琦爵士 Sir Mark Aitchison YOUNG   1941年9月10日 1941年12月25日 香港淪陷,日治時期開始 軍政廳最高長官
01]酒井隆中將 Lt. Gen. Takashi Sakai
02]新見政一將軍 Gen. Masaichi Niimi   1941年12月25日 1942年2月20日 佔領地總督
01]磯谷廉介中將 Lieutenant General Rensuke Isogai   1942年2月20日 1944年12月24日
02]田中久一中將 Lieutenant General Hisaichi Tanaka   1945年2月1日 1945年8月15日 香港重光,日治時期結束 署任總督(虛權掌管)
01]詹遜,後為爵士 Franklin Charles Gimson, later Sir Franklin Charles Gimson   1945年8月15日 1945年9月1日 軍政府總督
01]夏慤爵士 Sir Cecil Halliday Jepson Harcourt, 曾譯哈科特   1945年9月1日 1946年4月30日 香港總督〔復任〕

香港總督旗[1910-1941 / 1945-1955]


21]楊慕琦爵士 Sir Mark Aitchison YOUNG   1946年5月1日 1947年7月25日
22]葛量洪爵士 Sir Alexander William George Herder GRANTHAM   1947年7月25日 1958年1月23日

香港總督旗[1955-1959]


23]柏立基爵士 Sir Robert Brown BLACK
  1958年1月23日 1964年4月14日

香港總督旗[1959-1997]


24]戴麟趾爵士 Sir David Clive Crosble TRENCH   1964年4月14日 1971年11月19日
25]麥理浩爵士 Sir Murray MacLEHOSE, later Baron MacLehose of Beoch   後為男爵,曾譯麥理灝   1971年11月19日 1982年5月20日
26]尤德爵士 Sir Edward YOUDE   1982年5月20日 1986年12月5日(在任逝世)
  署理總督   鍾逸傑爵士 Sir David AKERS-JONES   1986年12月6日 1987年4月9日 香港總督
27]衛奕信爵士 Sir David WILSON, later Baron Wilson of Tillyorn   後為蒂利安的衛奕信男爵,曾用魏德巍   1987年4月9日 1992年7月9日
28]彭定康 Rt. Hon. 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 later Baron Patten of Barnes   出任港督前譯為柏藤,之後為巴恩斯嘅彭定康男爵   1992年7月9日 1997年6月30日 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資料:東講西讀/維基百科 無聊通識科。廣東話資料館